第四百八十七章 过犹不及,唐代建筑制度!
“贤侄处理荆州世族可是让老夫闻声迅雷不及掩耳啊,手段干脆,行动果决,一日之内,荆州世族便风清云去,化为尘埃。” 与程处弼相对坐,看着玉树临风、清新俊逸的程处弼,武士彟笑声朗朗,高声赞叹。 “老夫将近一年之心病,可贤侄不过短短两月便让老夫药到病除,可真是后生可畏矣!” “如此利欲熏心、大盗窃国之人,人人得而诛之,相信荆州世族这等贪赃污垢落到都督手中,会比在下还要过犹不及!” 对于武士彟的赞誉,程处弼半信半疑,也不知道这老家伙是真心的赞扬自己还是拐着弯骂自己是屠夫、杀人不眨眼的魔头,有来有往地回了一句。 “贤侄谬矣,贤侄谬矣,老夫垂垂老矣,怎比贤侄年少风华,少年英发!” 听着程处弼的回话,武士彟先是一愣,继而笑着直赞。 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都督自当是老亦弥坚,不坠青云之志!” 听得武士彟直接的称赞,程处弼也跟着回了一礼,赞颂道。 “哈哈......老夫到是真心夸赞贤侄一番,竟不料反倒被贤侄赞誉称颂。” 武士彟闻声大笑,目对着程处弼,眼瞳中趣味不已。 “都督,在下亦是一片真心。” 程处弼也浅笑点头,清清淡淡。 “也罢,闲话已矣,不知今日,贤侄登院,所谓何事?” 武士彟被程处弼话逗乐了,乐呼一气,想来自己与程处弼是渔歌互答,雾里看花,便就此了结,转而说道。 “都督爽快,在下也不矫情。” 武士彟不打哑谜,程处弼也自然不想配他玩文字游戏,便直入主题说道。 “都督既知荆州世族已被在下抄家问罪,但都督不知的是这荆州世族的金银财宝、房产田地、粮食器物,可谓是数不胜数!” “在下虽不曾明察,但也观其大略,知其钱物远超于朝中拨于赈灾之用,故在下心想,以此之财物用于赈灾,都荆州之安定,抚民心于和平!” “贤侄此策甚好!” “自灾情以来,荆州人人纷忧,军粮被阻、粮价上涨,再使人心波动,荆州世族虽罪有应得,但千人之殇目惊于神,更使人人自危,惶惶不可终日......” 听完之后,武士彟先是点头颔首,继而目带游丝,声色惆怅,转而眼眸通亮,肯定的说道。 “贤侄值此之时,恩泽百姓,大可安定民心!” 尽管荆州世族罪大恶极,命该如此,但多少也是人命。 程处弼在西市以霹雳手段斩杀上千条人命,让西市为之变赤,血腥经久难洗,如何不让荆州人人自危,生怕哪一天那刽子手的屠刀砍到自己的脑袋上。 但就在这时,程处弼又将财物用于赈灾、润泽灾民,还真是恰逢其时,如何不让百姓对他俯首称颂,心怀感激,成功抚顺那不安的民心。 恩威并济,刚柔并用! 经此一策,他如何不看视程处弼为真正的政治天才,不仅政治敏锐感十足,手段亦是十分的老练! “只是不知,关于荆州世族之财物清单,贤侄是否带来,老夫不才,虽老而愚钝,亦可与贤侄参详一二。” 转目一瞬,武士彟但有所想,继续问道。 “未曾。因为在下不仅只是想将粮食分发给灾民,还想着给予灾民以钱财资助,以及荆州世族抄上来的房宅、土地也一并分与下去。” 闻得此声,程处弼心神一动,看来武士彟对自己的行为是支持的,摇头答道。 “故荆州世族之财物账目,还要一一进行详查。” “贤侄,可真是心胆颇大,立意长远!” 此话一出,武士彟的目光之中立马闪过一抹惊骇,对望着眼前语出惊人的程处弼,快声问道。 “不知这房宅、土地,贤侄打算如何分配?” 他只想过程处弼会无偿发送些钱财与粮食,没有想到程处弼竟然想得如此周全,也如此大胆。 能够安置三万人的房宅与土地,这可是好大一笔财富! “可与灾民居住之房宅分配下去,逾越礼制之房宅分割独立再进行分配,亦或是将其转售于某些符合礼制之官员换取适用于灾民之住房。” 程处弼虽然不明白武士彟在惊骇些什么,但还是按着自己思量好的计划,简单的描述道。 “至于土地,则似于屯田之法,土地依归官府所有,只是租用于民,租税则由官府敲定。” 尽管程处弼不知道武士彟惊骇什么,但他明白武士彟担心什么,他担忧自己逾越礼法! 章服之美谓之华,礼仪之大谓之夏。 华夏的社会礼仪不仅体现在人们的衣着颜色上,同时也体现在住房上。 据先秦史料,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、高度都有等级差别;堂的高度和面积,门的重数,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。 到了唐朝,据《唐会要》记载,“准营缮令。王公已下。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。三品已上堂舍。不得过五间九架。厅厦两头门屋。不得过五间五架。 五品已上堂舍。不得过五间七架。厅厦两头门屋。不得过三间两架。仍通作鸟头大门。勋官各依本品。 六品七品已下堂舍。不得过三间五架。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。非常参官。不得造轴心舍。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袱乳梁装饰。其祖父舍宅。门荫子孙。虽荫尽。听依仍旧居住。 其士庶公私第宅。皆不得造楼阁。临视人家。近者或有不守敕文。因循制造。自今以后。伏请禁断。 又庶人所造堂舍。不得过三间四架。门屋一间两架。” 平民居住的住宅,肯定是不能超过世族、庶族,更别说是官员的,不然就是僭越! 而官员所造的住房,既不能高于自己品级的规格,也不能低于自己品级的规格,必须严格遵守自己的品级规格建房。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 高出自己的品级便是“过”,低于自己的品级便是“不及”,合起来便是“过犹不及”。 但无论是做得过,还是做得不够,这在古代都一样,都是不合适的,必须合乎礼法! ..